常春藤之路 ivytrack.org

标题: 育儿随笔 -- 写在前面的话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yanlizhao1    时间: 2018-1-12 19:20
标题: 育儿随笔 -- 写在前面的话
本帖最后由 yanlizhao1 于 2018-1-12 21:59 编辑

一个人一辈子干很多事情,不同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,担负不同的责任,做不一样的事情。我的人生可以很简单的用一个数字分界。在33岁以前,我是一个女儿,无论做什么事,我只要能对自己负责任就已经很圆满了,不必要太担心周围的其他人和事。但33岁那一年,我生了第一个儿子,从我怀抱着他,冲他微笑的那一刻起,我就知道我的人生改变了。我的人生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了,还有一个小生命要在今后的18年里依赖我而生存,生长,成熟,最后怀揣着我送给他的十八般“武艺”, 头脑中带着我给他灌输的人生价值观走上社会,从此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行走于江湖。


中国有句古话: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更比一代强。 但真的是这样的吗?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父母的升级版吗?我们身为人父人母,是不是不论怎么做,做什么都能保证孩子将来会超越我们,会走得更远,飞得更高?作为一个母亲,一路走来,看到身边太多的朋友,熟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陷入困境。有的是知道的,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,但却不知应该如何应对。有的根本不知道,觉得自己孩子各方面都很好,充满了自豪感。殊不知孩子其实已经被惯的没了样子。我也同样经常被孩子带来的各种问题所困扰。来美国上学,工作的华人大部分都无愧于精英两个字。无论之前在国内求学,或者之后在美国工作,自己本身都已经从各方面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。可惜的是能力和意志力不会遗传,这就让我们的华人父母常常感到无奈,甚至无助,心中总是暗暗咬牙:“我们这么优秀的爹妈,怎么生了这么一个不知上进的儿子?”其实转过身来想一想,也没什么奇怪的。因为中国和美国不同,教育环境不同,社会价值观也不同。我们年轻时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趟出来的路子,积攒的经验在这里不再适用了。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一个未来成年人的唯一标准,高分不再能保证孩子可以进入理想的大学。一句话,这里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。把这五个字套用在我们自己身上,我们真是这么长大的吗?

“拼爹”的时代来了,没错,孩子的教育其实就是在拼家长。但拼的是什么?是家庭的财力,家长的学历,还是父母的教育意识?我认为是父母的教育意识,教育孩子需要的是大智慧。为什么这么说,因为很多家长都有这种经验,就是自己做起来易如反掌的事情,到了孩子那里却比登天还难。不是孩子笨,而是家长没有教育理念,没有教育计划。东一榔头,西一棒子的让孩子从小一会儿干这个,一会儿干那个。长期下来发现孩子好像学了不少东西,但什么也不精,全是皮毛。我一路走来,读了不少关于教育孩子的书,有哈佛爹妈写的成功经验的,也有美国老师关于教育分享的,还有一些教育专家的专题讨论。不论什么样的关于教育儿童的书,你都会发现作者有一套自己的理论,可能跟别人的不甚相同,但他们自己都能围绕着自己的理论,举出具体实践中的实例,并且总结出成功的经验。尤其是那些把孩子送进常青藤学校的父母,每读他们的书,我总是觉得汗颜,总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。而且放下书后总是能心悦诚服的在心中暗暗称赞,有这样的父母,孩子差不了。


有很多中国父母对这种书不屑一顾,甚至嗤之以鼻,觉得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不能普及到每一个家庭,每一个孩子。尤其不能普及到中国的男孩子身上,因为我们的小中男面对的是不平等的极端的竞争压力,他们的书多数都是在讲成功的女孩子。但我不这么看,我从每一本书里都看出了相同的东西,那就是不论什么样的家庭背景,什么样的孩子的智商,能力,作为孩子的父母,他们都有相通的教育理念,那就是教育孩子是一个有计划,有步骤的过程,是一个对自己的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过程。谁能在孩子四五岁时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,在今后的十几年里坚持不懈的围绕这个目标学习,实践,调整,总结,不受外界的干扰,不会因为看见别的孩子在某方面突出的表现,就轻易的改变自己的教育计划,真正做到不急不躁,耐心的陪伴,引领孩子的成长,谁就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Better Man(更好的人)。

什么是教育孩子的目标?我自己也困惑过。我自己在中国出生,长大,一路上完大学才来到美国读研究生。我上学的时候目标很明确,就是要考上一个好的大学。小,初,高12年求学经历里,每天听到最多的是要考上一个好的大学。但是学什么专业,自己到底要做什么,大学毕业以后的人生要怎么过,其实并不清楚。我刚有孩子的时候,我觉得我的教育目标也是帮助他们进入一个好的大学,有的时候甚至会有一些急功近利。但慢慢时间长了,在和孩子共同的成长过程中,我慢慢发现我的思想意识在改变,我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开始潜移默化的融入了我的教育理念。我经常会发现,我正在重复妈妈对我的教育。

我很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很有教育意识的母亲,她对我要求很严格,但她很会讲道理。从小到大,妈妈从没有强制要求我做什么事,她总是花很多时间,不厌其烦的给我讲道理,解释为什么。比如为什么做事要持之以恒,为什么不能虎头蛇尾,为什么要诚实,为什么应该有礼貌,为什么吃饭不能出声音,为什么和朋友交往时不应该霸道,为什么人应该懂得感恩。。。。。等等,等等。事无巨细,任何她对我的要求,都会解释的很清楚。有些道理虽然当时并不理解,但当我自己有孩子以后,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慢慢明白了,其实教育孩子的目标不是考上什么大学,找到什么工作,而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不仅仅是一个有智慧有知识有能力,善良正直诚实的人,还要成为一个有教养,注重细节,勇于面对困难,懂得如何尊重别人的人。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,父母如何描绘体现了父母的智慧和价值观。这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!


做父母是一件风险很大,没有经验可谈的工作,即便有两个以上的孩子,也往往由于孩子性格极不相同,所以对一个孩子有用的经验,却不适用其他孩子。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是一次新的考验。我一路走来真心感谢那些分享经验的父母,无论他们的孩子“成功”与否,但家长分享的理念和故事,都可以让我思考,参照,分析,甚至会直接提醒我没考虑到的层面。所以,我觉得我也应该分享我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,让那些潜心孩子教育的家长有个参照物吧。

我要写的都是关于我两个儿子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,他们一个14岁,一个9岁。这些小故事并不是什么成功的经验,有些问题我至今也不知道如果解决。但把它们写出来,总算是对我两个孩子成长道路的一点点记录吧。
            



作者: 汪小武    时间: 2018-1-13 01:47
欢迎分享育儿心得!





欢迎光临 常春藤之路 ivytrack.org (https://www.ivytrack.org/)